从它山堰到数字孪生 | 72名河海大学智慧水利专业学子的"产学研"沉浸之旅
2025-07-07
6月27日,河海大学2023级智慧水利专业72名本科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我院,开启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活动。抵达当日,我院董事长、院长,河海大学兼职教授、基地导师严文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王洪霞等领导热情接待实践团一行。
宁波作为一个地处东南沿海的滨海城市,先后成为水利部智慧水利试点城市和数字孪生流域先行先试项目城市,在智慧水利领域走在全国前列。本次专业认识实践通过讲座学习、工程调研、现场观摩,为实践团提供全方位、多场景的学习体验。
大咖课堂:
智慧水利研发与实践
6月28日,考察学习开班式暨系列讲座在我院一楼报告厅如期开展。在开班式上,严文武院长再次对河海大学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深情寄语青年学子,在当今智慧水利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下,期望大家不仅要传承河海大学“治水兴邦”的光荣传统,更要勇立潮头,积极拥抱前沿技术。作为国内水利信息化与智慧水利领域公认的先行者,我院凭借近二十年的深耕实践,积淀了深厚的技术底蕴并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为实践团精心筹备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安排,寄望学子们能够努力成长为兼具深厚水利专业素养、卓越数字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未来水利英才,为我国水利现代化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
首日聚焦:
技术框架与产业实践
张焱《宁波院智慧水利研究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孙巍《智慧水利基础设施认识学习》
陈勇《智慧水利软件开发认识学习》
在首日的讲座报告与交流学习中,我院智慧水利研究院的三位专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主题分享。咨询与解决方案部总监张焱以“宁波院智慧水利研究及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展”为题,系统介绍了宁波院在智慧水利领域的创新实践,重点分享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路径、关键技术突破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系统集成部总监孙巍围绕“智慧水利基础设施”这一核心议题,从集成体系架构、物联感知体系、运行环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四个维度,深入剖析了智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框架和实施要点;软件开发部总监陈勇则聚焦“智慧水利软件开发”领域,通过详实的开发概述、完整的开发流程解析、前沿的开发技术介绍以及生动的实践案例展示,为听众呈现了智慧水利软件开发的完整知识体系。三位专家的讲座既立足行业前沿又注重实践应用,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不仅为同学们勾勒出智慧水利发展的清晰图景,更搭建了理论联系实践的知识桥梁。
前沿探索:
大模型与数字孪生
顾巍巍《基于大模型的防汛AI问答关键技术及应用》
陈龙赞《从甬江流域模型到泽图》
江雨田《数字孪生水库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
在第二日的讲座报告与交流环节中,我院智慧水利研究院院长顾巍巍以“基于大模型的防汛AI问答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为题,通过现场演示防汛智能AI问答系统,生动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防汛决策支持中的创新应用;基础研发部总监陈龙赞围绕“甬水院模型平台:从甬江流域模型到泽图”,详细阐述了我院自主研发的水利计算模型平台的技术演进历程和核心优势;防灾减灾部总监江雨田则通过播放数字孪生水库建设视频,结合“数字孪生水库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的专题报告,直观呈现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库智慧化管理中的实践成果。三位专家的授课既有理论深度,又包含丰富的实践案例,系统解析了智慧水利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路径与创新应用。
讲座现场,各位主讲人精心准备的课件干货满满,深入浅出,引发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同学们时而用心笔记,时而拍照关键内容,时而互相交流,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纷纷围绕智慧水利技术落地难点、跨学科知识融合路径等问题与主讲人展开深度探讨,将讲座的氛围推向高潮。
这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座,不仅让同学们收获了专业知识,也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智慧水利不是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让大禹的智慧遇上AI的算力,让李冰的工程思维融合数字孪生的精度,智慧水利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千年治水的历程,点燃了他们投身智慧水利事业的热情。
行走的课堂:
水利工程“古”与“今”
在姚江大闸和五江口排涝闸站,我院工程院总工程师张预定、弘泰公司智能控制部总监葛永江分别为实践团进行了详细讲解。同学们通过近距离观察,深入了解不同类型水利工程在流域防洪排涝中的作用,掌握水利工程从规划方案到设计施工,从智慧管理到运行调度的技术脉络。
实践团还前往溪口抽水蓄能电站、周公宅水库、梅山水道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它山堰等多个代表性水利工程现场考察,由各领域专家现场讲解智能化控制系统、数字孪生技术等创新应用,感受传统水利走向智慧水利的现代传承。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同学们全方位理解智慧水利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产教融合:
构建人才培养的新生态
作为国内智慧水利领域的先行探索者,我院与河海大学长期保持着人才共育、科技协同、项目合作等多维度的紧密协作。双方共同打造的河海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智慧水利研究院(宁波)、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构建了坚实的产学研用合作桥梁。我院以此为依托,精准发力于实践育人环节,凭借智慧水利领域的深厚积淀,系统化实施专业实践共育人才、职业实训强化人才、项目实操锻造人才三大举措,为驱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新生力量与新质动能。
来源:智慧水利研究院 工程院
编审:综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