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应邀参加“2025中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研讨交流会”并作交流发言
2025-09-30
近日,由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主办、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承办的“2025中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研讨交流会”在宁波海曙顺利举行。时值它山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十周年,来自全国水利行业的专家学者及各遗产地代表齐聚甬城,围绕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利用与传承展开深入交流。
在主旨报告环节,八位专家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灌溉工程遗产的多元价值与实践方向。我院智慧水利研究院防灾减灾部总监江雨田以“水利新质生产力赋能——它山堰上游数智治水”为题,系统介绍了我院在数字孪生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它山堰”遗存保护及鄞江流域水利治理的创新应用成果。他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提升它山堰及现代水利工程群的硬件能力,并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数智赋能,实现软硬实力的协同发展。”该报告通过生动实例展示了宁波在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也将为水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注入新的实践动能。
中国作为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的重要参与国,自2014年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发起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评选以来,已有42处古代灌溉工程入选,是全球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灌溉效益最显著的国家。宁波作为水利遗产富集区,近年来积极推进水文化资源转化,仅海曙区就拥有它山堰、月湖水则碑等国家级水利遗产5处,省级水利遗产6处。
数字孪生周皎梯级水库
无人机空地联动AI赋能
作为宁波市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单位,我院长期致力于推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历史、文化与科技价值的融合转化,将水文化传承有机融入现代水利体系建设,并以科技创新赋能遗产保护实践。下一步,我院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水利工程的融合应用,拓展数字孪生、智能监测、智慧管理等在遗产保护、修复与活态传承中的落地场景,着力构建“科技+文化”双轮驱动的示范模式,为宁波乃至全国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为推动区域水利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智慧力量。
来源:智慧水利研究院、勘察院
编审:综合部